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_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有哪些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为大家解答这个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问题集合。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和详细的回答,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研究成果,以促进大家的学习和思考。
1.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体育教学有什么理念?
3.体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精选4篇)
4.如何做好一名体育老师
5.蹲踞式跳远怎么上才能体现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育学科所包含的德育因素结合起来,可以使其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1.教师的言传身教
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教学中,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讲解清楚、用语规范、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而体育教师更应以健康、富有朝气的精神面貌去感染学生,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规范的行为举止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如:①规范语言,即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②规范动作,即动作正确、熟练并优美;③规范板书,即字迹工整、格式正确;④规范仪表,即衣着符合运动的特点;⑤规范行为,即举止大方、处事得体;⑥规范环境,即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
2.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配合十分重要,这不仅体现在共同研究教学内容上,而且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如教师可以通过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来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同时,教师还应为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环节中,除了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示范外,教师还需表扬和鼓励有进步的学生,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荣誉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热情转化成学习动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形式
1.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选择科学、灵活、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教师应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中,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结合学生评价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批评时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不能伤害学生的身心;二是不能使用粗暴的语言;三是就事论事,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对象。只有掌握了批评的机智与技巧,才能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从而促使他们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在于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体育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给予学生道德上的影响,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认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去影响学生的成长,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另外,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强化身体素质的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和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实践证明,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中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为出发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体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形成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育教学有什么理念?
体育并没有由副科变为主科。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开设的科目,没有主次之分。各科目都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彼此联系、相互促进,不应该被简单地区分为主科和副科。同时,体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体育学科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另外,教育部也已经明确表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与其他课程同等的重视和投入。同时,教育部也在积极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体育学科的素养:
1、体育情感: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有特长展示的学生期末加分计入总成绩,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产生持续、稳定的态度体验。
2、体育品格:通过体育竞技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
3、运动能力:每学期体育课内容须安排均衡,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及篮、排、足等专项运动技能尽可能都有涉及,旨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4、运动习惯:通过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让学生能自行做体育活动,锻炼身体。
5、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健康知识,如合理饮食、科学锻炼等,以促进身体健康。
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教授学生较少接触的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同时注重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涵盖了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和篮、排、足等专项运动技能。总体而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体育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精选4篇)
1.教育激励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所选用的指标可以反映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等要素的基本状况。
体育教学的实施将使学生和社会能够对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人们去积极追求身体的健康状态,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
2.反馈调整
体育教学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规定,各校应将每年测试的数据按时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按各种要求进行统计、分析、检索的功能,并定期向社会公告。
该系统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了在线查询和在线评估服务,向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身体健康诊断,使学生能够在准确地了解自己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进行锻炼;该系统还可为各级政府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提供翔实的统计和分析数据,使之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
3.引导锻炼
体育教学对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同时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学生还可以查询到针对性较强的运动处方,用于自身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扩展资料:
体育教学内外合一的健身系统性,体现了身体发育的有序性和全面性。
1.有序性:表现在学生身体形态发展的“序”和身体主要器官发展的“序”。
2.全面性: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的过程,不仅具有使学生精力充沛、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且具有奠定终身体质基础、延年益寿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长期效益。
3.统一性: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不仅是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的统一,也是身与心的统一。体育教学要在追求学生身体改造的同时,注重学生无形的心理发展。
百度百科-体育教学
百度百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如何做好一名体育老师
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研读之后你有什么心得?一起交流分享一下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篇一:体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作为未来十年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作为一名一线和体育教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我认为体育课有以下几个问题急待解决。
第一,明确课堂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解决“不出汗”的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根本好转”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致的学习,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钟;不仅专门设置了体能学习内容,还提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以保证每节实践课具有足够的运动负荷,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体验,真正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现状,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
第二,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摒弃“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解决“学生学了9年体育课,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掌握1项运动技能”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侧重在应用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比赛或展示等)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出在尊重不同水平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3-6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各选择至少1个运动项目,7-8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的四类中各选择1个运动项目,然后对每一个运动项目实施完整、系统的大单元教学,9年级让学生结合学校实际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练帮助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学会1-2项运动技能,并能够在比赛中得以运用。此外,2022年版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练、赛”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第三,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强调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不仅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体能练习、“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终身健康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在学业质量中增加了与锻炼习惯有关的评价指标,如,水平四球类运动的学业质量中规定,“每学期通过现场或多种媒介观看不少于8次所学球类运动项目的比赛,并能够对某场高水平比赛做出分析与评价”,以及“每周运用所学球类运动技能进行3次(每次1小时左右)课外体育锻炼”等,并通过布置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
新课标已经出台,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是关键。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快速有序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要真正落实体育课程教学方案里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对体育课的要求高了,相应对我们体育老师的要求也在提高。对于我们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以便更好的理解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将赛事活动举办得更加有趣……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篇二:体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不仅可以让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体育课堂练习,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行为规范,这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意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格是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在教育改革道路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创新性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体育精神宣传教育。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体育练习过程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与培养,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合理地借助信息技术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宣传教育,让学生在丰富体育教学资源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意识品质。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我国优秀运动员的风姿,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国家运动员身上的体育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突破的精神,树立为国争光的伟大理想,以此实现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良好体育品格的养成,加快小学体育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创新性运用体育游戏潜移默化地规范小学生的课堂行为。为了实现小学生良好体育品格的有效培养,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就可以依据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依据体育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体育游戏,活跃体育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游戏进行中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此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实现学生体育品格的有效培养。
创新性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来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品格。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能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是通过讲解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感人故事或让学生观看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二是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来培养初中生的体育品格。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载体之一,蕴含了民族精神和情怀。通过学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经受民族文化的洗礼;三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或通过训练、体育游戏或体育竞赛,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坚持、勇敢、自信、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逐渐形成自尊自信、顽强拼搏、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等体育精神和团结协作的体育品格。
创新性捕捉时机,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品格。在进行体育游戏或体育竞赛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行,不迟到,不早退,在授课时文明用语等。值得注意的是,培养体育品德要善于捕捉时机。
创新性课堂教学评价,细微整合体育品格。课堂评价主要是帮助学生寻找自己在体育练习中的不足,方便学生在今后的体育学习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改善。为了实现学生在体育练习中的综合性成长,教师就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完善,注重在课堂中捕捉学生的各种行为,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表扬与批评,及时制止学生恶习的同时放大学生在体育练习中的正能量,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通过课堂评价的完善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评判标准,学会严格地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以此确保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体育品质培养任务的高效完成,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开展。
经笔者多年教学实践,通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品格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体育学习,提升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同时还能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达到预期的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篇三:体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一经发行,业界反响剧烈。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认真研读本版课标是当下我们迫切要做的事。《课程标准(2022版)》较之以往的课程标准变化明显,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紧扣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明确了以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为出发点。我们还发现,健康教育五个领域的内容也写进了本版课程标准,在我看来,这是体育课从体育到真正的体育与健康质的飞跃。此外,还增设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块,解决了各科各自为战、分离割裂、学而无用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国防教育有机融合,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这一理念里,指导师生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学、练、赛融会贯通。
篇四:体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教学实践,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表达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2、新的课程标准,表达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开展、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开展。
3、教学方法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开展、教师提高和改良教学实践的功能。
5、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学生喜欢、符合本地区、本校、教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集体行为,即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进行。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新生入学或者接手一个新班级后,从介绍教师希望到达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学习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根底,最后制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方案。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方案。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阶段性考核,在学生学习完一个新体育技能后,组织学生进行考核,教师进行评分。
三、对新课程改革实践后的一些体会。
1、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牢牢的主宰着课堂,学生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气氛很沉闷。而在现在的体育课堂上,你看到的教师是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更浓了,干劲更足了,气氛更好了,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舞台。
2、课堂不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地方,而是引导学生开展的地方。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以往我们课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无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以往的体育教学是教师要学生学,新课改后变成了学生要学。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是时代开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四、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教学以主科为主,非主科受重视程度不够,领导重视也往往只是喊喊口号而已,很少落实到实处。例如: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经常可以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而体育学科等非主科以区级培训为主,就算有省级,国家级培训,也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体育学科的开展。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问题。现在很多体育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注重体育学习,不肯花时间钻研教材教法,体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不利于自身和学科的开展。
3、以人为本,多鼓励、多表扬这种气氛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许多优点,同时不可防止的存在缺少挫败感,眼高手低,自以为是的性格,甚至极不谦虚。而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任重而道远。
4、体育器材、场地缺乏的问题。现在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远远没有到达教学的要求,而城市学校体育器材到达了教学要求,但是场地不够,无法用这些器材。例如:现在学校上体育课一般是四、五个班同时上课,学生占了操场的大局部地方,进行投掷工程教学很难开展。
蹲踞式跳远怎么上才能体现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也要多才多艺,当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其实是相当难的,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我个人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体育教学工作
我认为这是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的前提条件,随着教师的日益增多,体育行业的竞争也是日益激烈,而有的学校的教学条件很一般,尤其是出生在城市的老师,这样就会给体育老师特别是新教师在心理上造成打击,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慢慢形成得过且过的懒散心理,出现放羊式的教学现象,如此的恶性循环只会让我们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教学水平停滞不前。所以我觉得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一行,就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接受自己的身份,进入“体育教师”的角色,正如我们培训的老师所讲到的,我们最起码也要凭着良心做事啊!也许我们的工作不被领导重视,我们的教学条件远比不上其他的兄弟学校,但如果因为这样而一味地讨厌自己的职业,抱怨学生,抱怨学校,那也只能与苦恼终日做伴。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勤勤恳恳地工作,更多地和学生沟通、交流,从中发现体育教学中的乐趣,进而感受到这个职业的美好和快乐,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批批的体育人才,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无比的自豪啊!
二、了解学生、走进学生
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体育技能、生活习惯等方面了如指掌。体育教师要爱护学生,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善于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理解学生所急、所想、所愿,体育教师要体谅学生,对学生不能一味的责备,不吹毛求疵,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能客观公正地看待,及时帮助教育,让学生心悦诚服,自觉地进行自我完善。要宽厚待人,对学生不恶语中伤,不讽刺挖苦,不拿人短,不揭人隐私。要作风民主、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纳学生合理化的反馈意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丰富教学手段,营造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范围。
三、具有高尚的师德
在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应将师德放在首位,无德何以为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特别对于我们这些只有在搞活动,打比赛时才能显露英雄本色的体育教师,我们与学生有着广泛的接触和密切的联系,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或言行不一等都会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以自身优良的人格风范,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四、坚持锻炼,保持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
体育学科的特殊性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壮的体魄,优美的运动技术示范能力。但当前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体育教师的身材不断朝着横向发展,体重直线上升。结果导致上技能课时,示范不到位,不优美,甚至出现无法做示范的尴尬局面。纠其原因,除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育教师缺乏体育锻炼。尤其我是一名体操与健美操专业的老师,如果身体素质提不上去,就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效果,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体育锻炼。我们一天有那么多的课,可以选择性地选一两节课,参与到学生热身慢跑中去,学生做准备操的时候也跟着一起做,学生练习的时候自己也参与到当中去,增加教师自身练习的强度和密度,课余时间参加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以保持我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
五、必须树立新型的教育观
体育课是技能课,在学生、家长、学校的心目中都不受什么重视,体育教师自身也就觉得低人一等,觉得体育课上得好与坏没有多大区别,有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混日子的想法。现在,注重身体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不管是在农村、乡镇,每天晨练的人都络绎不绝。可见,参加健身锻炼已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它正成为广大渴望健康的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改变自身观念,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要利用体育教学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六、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来达成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
体育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充实的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同时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从而改变学生只喜欢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全面提高体育教学。
七、加强理论学习,重建知识结构
体育教师渊博的学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是吸引学生先决
条件,具备了这些条件的体育教师就能聚合人心,形成合力,深受学生的爱戴、钦佩和拥护。俗话说:“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体育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必须先要有一桶水,而且还要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苦练基本功,不耻下问,博采众长,不断挤时间学习来充实、完善、武装自我,课上40分钟学生向我们索取知识,而其它时间我们要到知识的宝库去探索知识来补充我们知识的空白。面对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要避免知识陈旧,始终跟上时代教育的步伐,唯一的选择就是要不断学习,通过不同渠道,不断汲取各种知识,不断地拓宽视野,优化知识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体育设施、媒体被带进了体育课堂,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无论学校具备怎样的教学条件,但是作为体育教师,必须通过自身努力,使自己成为“智能型”的教师;尽量向学生灌输先进的学习思想,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这是体育教师能够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必须要做的。
八、及时做好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过程中知识结构包括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两者都至关重要,关于理论性的一般性知识,可以在传统的教学书籍或他人的文章中获得。但对于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和改善,只能靠教师对自我实践的反思,靠他人的传授或给予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说,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要认清学校当前形势,努力从自身做起,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和简单的教学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成绩。
《蹲踞式跳远》是田径运动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人体重要的基本活动能力。跳远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本课是学习蹲踞式跳远腾空步的第一课时,重点解决腾空步的技术动作,此练习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我的教学目标是使80%的学生初步掌握跳远腾空步的动作技能,具有较为明显的腾空动作及远度。希望通过各种练习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理解要领的情况下,学习动作,达成目标。
(一)体育核心素养不是新概念或理论,而是体育教学本质最大化体现,是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育人思想下,从实践中提炼出来在体育教学中带有规律性总结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体育课程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之后所形成、具有体育与健康学科特点关键成就及能力表现。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集中体现。以前只停留在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及技能”上,没有把育人作为终极目标。
好了,今天关于“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